我國是生產和應用加氣混凝土較早的國家。早在1932~1934年間,在上海平涼路橋邊建成了一座小型加氣混凝土廠,其產品用于幾幢單層廠房和國際飯店、新城大廈、錦江飯店、河濱大樓和匯豐銀行等高層建筑的內隔墻,并一直沿用至今,高樓建成后工廠也隨之停產。
新中國成立以后,我國十分重視加氣混凝土的研究和生產。1958年,原建工部建筑科學研究院開始研究蒸養粉煤灰加氣混凝土,1962年起建筑科學研究院與北京有關單位研究并試制了加氣混凝土制品。并很快在北京矽酸鹽廠(現北京金隅加氣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)和貴陽灰砂磚廠(現貴陽高新華宇輕質建材有限公司)半工業性試驗獲得成功。1965年引進瑞典西波列克斯公司專利技術和全套裝備,在北京建成我國家加氣混凝土廠——北京加氣混凝土廠(現北京金隅加氣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),標志著我國加氣混凝土進入工業化生產時代。 自1965年建設家加氣混凝土廠起,經歷了50余年時間,我國不僅建成了各類加氣混凝土廠約00家,生產能力約2.5億m3,成為國際上加氣混凝土生產和應用最多的國家,也是應用粉煤灰生產加氣混凝土最廣泛、技術最成熟的國家,并且進一步拓展了原材料的范圍,成功地將其他含二氧化硅工業廢棄物(如石材加工產生的碎末、水泥管樁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漿以及玻璃、采煤、采金業的尾礦等)作為硅質材料大量用于加氣混凝土生產。隨著生產的發展,在還涌現出一批從事加氣混凝土生產、設備和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,建立了科研、設計、教學、生產、施工、裝備和配套材料供應系統;制定了從原材料、產品、實驗方法和應用的標準規范,使我國加氣混凝土形成了完整的工業體系。經70和80年代兩個較快的發展階段,90年代進入第三個快速發展階段。隨著我國墻改力度加大,特別是城市限制生產和使用粘土實心磚的強力推進和第二步(部分地區三步)節能的實施,進入21世紀初加氣混凝土進入又一個加速發展時期,突破部門界限、行業界限、所有制界限,跨行業、跨部門、多種經濟成分并舉、朝著大規模、多品種、高科技方向發展。隨著環保風暴和裝配式建筑的推進,加氣混凝土制品,尤其是板材的發展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!